上海夏季音乐节闭幕:有音乐,有情怀,有回忆

 
  2018-07-18 11:23:26  
 
 

每逢盛夏7月,夏季音乐节就成了上海市民赏乐消暑的胜地。

随着马勒《第一交响曲》最后一个音符落下,716日晚,为期半月的2018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在音乐总监余隆和上海交响乐团的登台中落下帷幕。

今年的夏季音乐节共计24场音乐会,17场室内音乐会门票全部售罄,7场户外音乐会则吸引1.4万人到场免费观看。其中,11场音乐会经过澎湃新闻、腾讯、优酷等平台进行了49场次的直播,在线观看人数累计达570万,大大拓展了音乐节的观众群。

“每座有文化的城市都会有自己的文化象征,无论是戏剧节、电影节还是音乐节,都会成为这座城市标志性的符号。”

夏季音乐节是指挥家余隆上任上交音乐总监后创办的首个大型节庆活动,谈及办节初衷,他说,“创办音乐节必须在一个有音乐传统、音乐感召力的城市,上海是中国古典音乐的发源地,也是一座极富历史感和回忆的城市,梧桐树荫,蝈蝈笼子,夏季音乐节不仅仅是一场场音乐会,也是一种生活、一种回忆。”

童年记忆里的夏天曾经带给余隆不少美好回忆,他也希望,上海市民可以在夏季音乐节过一个有情怀、有回忆的夏天。

他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放了暑假不是爬树抓知了就是到淀山湖游泳,或者骑着单车去佘山野餐,如今的孩子放了假就被铺天盖地的课外辅导占满,远没有这些野趣的经历,“夏季音乐节给了我们一种感觉,夏天来了,这个夏天是属于我的。你看到那些蝈蝈笼子(装置《夏音》),就能感到夏天来了。”

余隆回忆,夏季音乐节最早是在上海音乐学院停车场发出第一个音符,其后转战浦东的户外大棚,最后落脚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一路走来,最大的收获是给了上海市民数不尽的音乐享受和开心回忆。

2019年,夏季音乐节将迎来十周年,与之对应,同样是由余隆创办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今年迎来了20周年。

“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节目更重,更像萨尔茨堡这样重磅的音乐节,专业性更强。上海夏季音乐节比较轻松,一开始的定位就是crossover(跨界),更容易让人放松,更符合年轻人的喜好。”

除了吸引年轻观众,夏季音乐节还拨出很大一部分精力,给年轻人展示的空间:“小作曲家工作坊”让9名小作曲家在7天时间里创作出专属于自己的音乐;上海夏季音乐节学生节日乐队让80位学生体验了一把“乐队瘾”;上海乐队学院有机会和纽约爱乐乐团同台排练演出;数以百计的学生志愿者分散在宣传、场务、礼宾、销售等不同岗位,提前感受到了工作的压力和魅力。

余隆感触最深的是“小作曲家工作坊”。今年,他还特地来到“小作曲家工作坊”的音乐会现场,聆听他们的作曲成果。

“他们用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的音乐真是可以感动你,没有任何杂念,没有那么多压力,完全是自然的心声的写照。”孩子们的音乐让他想起小时候唱过的校园民谣,那样无忧无虑,“他们的眼睛直接反映出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我们要相信孩子的想象力,要学会聆听他们、支持他们,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培训的机会、放飞梦想的天空。”

夏季音乐节明年十周年,未来,余隆希望打开大门,让更多年轻人介入节目设计。

“未来一定得由更有创意、更有动力的年轻人来领导。”创办北京国际音乐节时,余隆34岁,今年从他手中接过艺术总监职位的邹爽也才34岁,“我充分相信年轻人的创造力,这是夏季音乐节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余隆直言自己历来是年轻人的“粉丝”,永远相信80后、90后、00后的创意能力,“他们是互联网时代世界语言的‘原住民’,真正懂国际交流的方式,他们传递的声音更能体现今天的中国,让世界接受。中国一定要有未来感,而真正的文化创新,一定是靠年轻人。”

来源:澎湃新闻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85990580  E-MAIL:hlj61@hljlib.cn

黑ICP备075003993号